自從有了Nano 2G後,因為iPod獨特的操作系統,需要使用專屬的操作軟體才能加進新歌,所以就開始學習使用在MAC裡號稱是音樂播放第一把交椅的iTunes。除了新的 CD直接利用iTunes可以匯進資料庫裡之外,其它有一些wma或ra的音樂格式,我就使用千千靜聽的音樂轉檔功能處理成MP3。硬碟中的原有Mp3及轉檔的完成品,在丟進iTunes管理時,會遇上ID3編碼及標籤完整度的問題,於是利用Mp3tage來處理編碼及標籤的維護。但iPod系列一向令人頗有微詞的地方,就是灌進去的歌無法直接複製出來,這部份目前可以利用YamiPod(1)、(2)來達成。如果要在Gnome裡頭使用,我目前是使用RhythmBox來代替iTunes,使用上差不多啦,而且YamiPod也有linux的版本可以使用。
iTunes
自從升級XP後,我的預設音樂播放就利用內建的WindowsMediaPlayer9來管理,另外搭配K-lite mega,(義守大學下載)就可以打遍天下所有媒體格式(音樂檔跟影像檔等等等等。。。。)說實在的,用Winamp還要下載很多外掛才能聽音樂,有一點小不方便。對於音樂播放我不是很講究,也不太需要多大的系統操控性,所以就選用了WMP加K-lite mega,就樣就完成了懶人音樂系統建構。後來也有一小段時間改用千千靜聽作為預設播放,但其實對於歌詞的尋找並不是很要求,最後還是回到了WMP 11的懷抱。(但千千靜聽占用資源低,這點蠻不錯的)
WMP11在音樂資料庫上,有模仿iTunes的感覺,而且也支援wma的管理,但在使用便利度上,還是沒有iTunes來得快速且直覺,再加上不支援Nano(這是 iPod的宿命),所以我還是得使用iTunes。
雖然iTnues的資料庫啟動又久又慢,但一旦資料庫戴入完成,加上ID3整理得好,要找歌來聽實在是方便到一個不行。不過對於從「資料夾整理法」轉進來的使用者,不能再抱持著舊有的整理法,而是要去適應iTnues 的資料庫index管理法,至於實體檔案如何放置,就不用再管了。只要將MP3送入iTnues倉庫後,就利用它的介面來找歌吧,別在茫茫的「資料夾」裡尋找了。
千千靜聽
拿來當做音樂轉檔跟找歌詞用的,偶而也可以拿來找理一下 ID3跟檔案名稱,有批次的功能很方便。
Mp3tage
除了支援ID3 v1/v2系列跟APE v2的編輯外,也支援freedb的尋找,還有批次「檔名/標籤互轉」,另外還能在標籤中插入專輯圖片,且已又是全中文介面,使用起來相當直覺順手,相當推薦!
YamiPod
這套是open source軟體,可以在win/linux/mac底下操作,有繁中選單,最大的功能就是將iPod裡的檔案複製出來,其它的功能就讓其它軟體來完成就好了。
最後,以上軟體都不用錢,儘情使用Nano吧!!
- Apr 09 Mon 2007 16:57
iTunes和Mp3tag的合作無間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