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純介紹文,和一首口琴交響樂曲,沒有心得感想。
有興趣的可以聽聽中口琴校友演奏的口琴交響曲。
----分隔---

比才-阿萊城姑娘組曲

組曲「阿萊城姑娘」,是由19世法國的作曲家比才為阿逢斯.都德的阿萊城姑娘戲劇所做的組曲。其中包括附帶音樂27首,是演奏會用的組曲。比才先從其中選出4首做為第一組曲,他的好友吉羅在他死後又從中選出3首,另外再從比才的歌劇中再選出一首小步舞曲,編成第二組曲。因此阿萊城姑娘有第一組曲和第二組曲之分。
現在,先照原來的排列順序,簡單的介紹名曲的內容。

第一組曲─
第一首為前奏曲,為C大調、快板及4/4拍子,所謂的前奏曲是組曲之前的導奏,後來使用於歌劇的每一幕之前,亦有脫離其他樂曲而以獨立的方式出現於演奏會中。而在這首以三王進行曲為主題,再做出四段變奏。進行曲的主題是由木管樂器、法國號和弦樂器的總奏,強而有力的奏出來,及具魄力,優美的第一變奏,由單簧管奏出旋律,木管則靜靜配上。激動的第二變奏,改由木管奏出主題,弦樂以顫音配上伴奏。第三變奏是由法國號和大提琴以二聲部奏出主題,低音管配上三連音的伴奏,忽高忽低。第四變奏則由總奏強而有力的演出。

第二首小步舞曲,為C大調、喜悅的快板及3/4拍子組成的,而小布舞曲原為法國的土風舞,17世紀中,路易14採用做為正規的宮廷舞蹈音樂之後,很快的在歐洲流行起來。在這首小步舞曲中,以中段由單簧管和薩克管奏出極為抒情的韻律。

第三首稍慢板為F大調、慢板及3/4拍子組成。所謂的稍慢板是只稍快的慢板,此處有慢板的小曲之意味。這段是弦樂合奏的優美,充滿感情的音樂。

第四首鐘為E大調、中庸的小快板及3/4拍子組成。是在模仿教室的鐘聲的動機上,奏出歡樂明朗的旋律,中段是由兩隻長笛奏出優美靜謐的旋律,最後再回到有鐘聲的音樂。

第二組曲─
第一首牧歌為A大調、行板音很持續及4/4拍子組成。牧歌是14世紀與16世紀盛行於義大利的世俗音樂,是為牧羊時所唱的歌曲演變而成。由長笛和單簧管,以1度音吹出清快的主旋律。

第二首間奏曲為降E大調、中庸的行板但速度加快及4/4拍子組成。全曲由激昂、雄壯的前奏開始,進入中庸快板的中段時,由薩客管和法國號奏出哀怨幽麗的歌謠式旋律,音樂掀起高潮後,再以旋律的前奏結束。

第三首小步舞曲Ⅱ,這首是由吉羅從比才的歌劇貝城一麗袾中取出的,是一首由長笛獨奏及豎琴辦奏的優美小曲。

第四首法蘭德爾舞曲是D小調及堅定的快板組成。把第一組曲的第一首前奏曲中出現的形式改變,改為D小調,2/4拍子,把法蘭德爾舞曲逐漸發展反覆,在與開頭的進行曲交互演奏之中,變成一致,並到達最高潮時,曲子便結束了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ikaritw 的頭像
    ikaritw

    嚼的絮絮叨叨

    ikari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